新能源汽车的竞争,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。
小米的入局,让原本已经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加“热闹”。小米SU7价格公布之后,极氪007宣布降价两万,问界和小鹏也相继宣布降价。“鲶鱼效应”之下,越来越多的品牌被卷入这场价格战。
4月2日,一汽丰田也加入价格战,作为去年唯一实现增长的主流日系合资车,一汽丰田的促销也让车企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。
当下,对于所有车企而言,交付数据至关重要。合资车企、比亚迪、特斯拉等车企虽然压力较大,但是相对已经跑出规模效应,尚属安全范畴。
而造车新势力中,除了理想汽车已经盈利,小鹏以及蔚来尽管作为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,但依旧处于比较危险的阶段,因此2024年对于小鹏和蔚来而言,都是比较关键的一年,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淘汰赛,要比想象中的更加惨烈。
SU7发布之后,一轮又一轮的造势之下,热度直接拉满,且小米大定数量突破十万,也让不少车企感觉到了危机,这也是部分市场机构比较看好的原因。
侃见财经认为,对于一家新入局且还未跑出规模效应的新能源汽车企业,最终的落脚点依旧还要落在交付数据之上。
根据媒体消息,小米汽车近日要求供应商增加产能至月产10000辆,其中被要求重点增加产能的版本为高配车型。至于小米产能以及销售最终能不能达标,我们预计还需要半年的时间去验证,如果半年以内,小米SU7的交付能够成功的实现月交付一万辆以上,那么小米造车的第一个困难阶段就算是熬过去了。
只不过短期之内,卖一辆亏一辆依旧是小米绕不开的宿命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小米宣布SU7的大定已经超过10万辆,但是从其他车企一季度交付来看,情况不容乐观。
4月2日,特斯拉公布的一季度的汽车生产量和交付量报告,该报告显示,一季度特斯拉交付数量约38.68万辆,同比下降8.5%,环比下降20%,远低于分析师先前预期的44.9万辆,刷新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逊于预期幅度。
对于销量的下滑,特斯拉方面表示,今年一季度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Model 3焕新版的生产处于爬产阶段,红海冲突导致物流受阻,以及柏林超级工厂纵火案造成的工厂停工,均影响了产量和交付量。
但对于特斯拉的说法,市场显然不认可。有观点认为,消费者需求的放缓是特斯拉当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,此前特斯拉也因为产能过剩,放缓过生产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美股表现比较好的今年,特斯拉跌幅已经超过了33%,市值蒸发超过了2600亿美元。
综合而言,特斯拉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非是自身的问题,而是行业的普遍状况,自2023年之后,已经有部分造车新势力出局,对于小米而言,这些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,尽管小米在手机行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,但是在造车领域,其竞争优势则并不明显。
面对市场的压力,特斯拉也选择了妥协。
除了特斯拉,比亚迪从年初开始,部分车型降价也是比较明显的,当下比亚迪的规模效应已经十分明显。从价格区间来看,比亚迪销量产品几乎覆盖到了30万以下价格的角角落落,几乎没有短板。而从这个角度来看,目前市场和小米汽车定价区间一致的车企、车型都非常丰富,尽管小米拥有庞大的流量,但未来情况依旧不容乐观。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每日推荐
热门文章